我們吃了什麼?

 
          
 
   




由於照顧婆婆的看護星期日休假,通常這天我都會回老家探視並做飯。上星期因為晚餐人數較多,怕平日使用的電子鍋太小,便用了婆婆拿來燉補,容量較大的大同電鍋。按照原來的習慣,我放了份量相同的米跟水,外鍋加一碗水後,便按下煮飯開關。沒想到做好晚餐吃飯時,卻發生米心沒熟、飯粒很硬的情況。還好大家不趕時間,加點水後再按開關重煮一次,終於勉強可以入口。當時我沒想那麼多,直覺是電鍋壞了。因為婆婆非常節儉,所有的東西都是一修再修,修到修不動,但如果還能當成容器裝裝東西的話,就都會留著。
長久以來我們都是吃自家種的米。公婆在稻米收割打包後,會把米送到米廠烘乾,大部分就由米廠直接收購,但會留一小部份乾燥後的稻米放置倉庫自己吃。每當廚房米缸快見底時,婆婆便會要公公用家裡的小型輾米機輾些儲藏的稻米備用。住在外地的我們一陣子也從老家帶回一些。

那天吃過晚餐,我們帶了一小包米回台中。沒想到第二天我用家中的電子鍋煮飯,也發生同樣米心沒透、飯很硬的情況。我仍想會不會我的電子鍋也出問題〈因為莫非大爺在我家嘛~〉,於是我改用另一隻大同電鍋,結果還是一樣。所以我猜問題應該出在米上。為了證實我的推想,我到超市買了包裝米回來試,果然電鍋沒壞,是家裡的米有問題。

這星期回老家,問了公婆關於米煮不熟的原因。婆婆說最近因為家中小型碾米機壞了,收成的米交給米廠後,公公從米廠的收購中折抵,帶回一些已先輾好的米。沒想到米廠折給我們的米居然混入了其他的劣質米。前些日子新聞報導中提到,有不肖廠商用進口的越南米混充國產包裝米,沒想到連自己種稻子的我們也會受害。且不說混入的米有沒問題,吃了會不會危害健康,之前的塑化劑粉圓、一杯加了十五塊方糖的黃金比例茶、近日的「胖」事件,網路上盛傳的不溶妖寶冰淇淋、不壞木乃伊吐司,讓人讀了膽顫心驚,不免想問:我們每天到底吃進了什麼?台灣的飲食環境到底出了什麼問題?
 
 
為了學做麵包,最近常到食品材料行購物。每次逛烘焙材料區,總看見非常多廚房裡見都沒見過的東西:麵包改良劑、發泡劑、麵包軟濕劑、食物香精,色素染劑,增白劑,有一天還看見名字讓人有點發毛的…….冰箱異味消除劑〈不是外用,是添加在食品內〉。也許這些化學原料都是量產需要,在安全劑量內加入食品對人體無害,但又因為對成分效能不甚了解,這些劑量到底會不會殘留累積,而成為健康的慢性殺手,就不得而知了?我的體質敏感,出社會前飯食大多在家,那時並無特別感覺,出外工作後,外食次數增加,開始會有莫名的頭痛,那時總認為是工作壓力所致。最近幾年愈多聚餐應酬,才注意到頭痛經常都是在聚餐幾個小時後劇烈發作,尤其是吃了台式餐廳的菜色。經過朋友提醒,查了資料才知道應該是所謂的中式餐館症候群,也就是味精過敏。所以現在我總認為化學原料的添加對人體有害,只不過我的身體會抗議,而其他人的身體比較有耐性。現代人飲食精緻,品味美食亦成一種學問,但一部分的口感,我認為是因為添加太多的鹹甜辣香,把味覺、嗅覺養成刁鑽,已經無法細品食物的原味,反而要求食物像畫了濃妝的美女一樣,所以食品業者也因此想辦法做出更甜更香的賣相來吸引客人!

 
 應該是油電帶動原物料的起漲,最近住家附近小店不是漲勢驚人就是份量減少,連小小一個麵包就要三十四十。想想之前外食外購,通常結帳後就把價格忘記了!現在兩相比較一下,外食的餐費其實可以購買品質較好又易做的新鮮食材,並且可以避免其他添加的危害, 只是要額外投入一些時間。但若自煮漸漸成為生活中的習慣,花費的時間就會慢慢減少,甚至為生活多添情趣~
 
許多食品的添加物,我們無法一一了解也無法選擇,唯一能做的還是儘量自己動手。也許在風氣潮流影響下,業者逐漸自重,產品開發反而往天然原味、有益健康的方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