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重讀紅樓夢。先有第一次的大意概念,幾個主要角色個性氣質大致掌握了,後來的閱讀就比較能注意細節結構。發現書中的第二主角,經常都是全書的關鍵,他們的存在,往往影響著主角們的命運,或者襯陪著主角們的足跡餘音。紅樓夢裡的襲人、晴雯也是性格清晰命運多舛的角色,我對她們注目亦多。晴雯的剛烈,襲人的陰柔,也引我心中喜惡,甚至與友人大聲吵過。還好對方已是紅學半家,只覺得我「擁林」擁得厲害,哈哈置之。不過書隨人讀,如寶玉的物隨人用,既是我讀,就聽我說嘍。

       在我看來,晴雯、襲人與黛玉、寶釵有直接的關連,前兩者是後兩者的分身延續。曹雪芹特意在外貌,性格上強調了這一點。書中說晴雯「水蛇腰,削肩膀兒,眉眼有些像林黛玉」,聰明好強,不從流不媚主,身為奴僕,但心性高烈,對周邊人情世故自有其主見,但也因難與下人們相處,而屢遭謗言。襲人論貌差晴雯一截,與寶釵在外型上稍顯豐腴之詞互為對應,但品行賢德忠心,很招長輩們喜愛。兩人處世態度皆委婉求全,情感內斂,情緒內藏,言行掂量,口不多言,言出必重。而後四人各自的遭遇也有同歸。晴雯與黛玉命喪九泉,皆心碎而亡。而寶釵、襲人終有歸宿,勉強接受前途擺弄,與寶玉仍是無緣。「當同一個人身處在不同社會階層〈主或僕〉時,其處世風骨與意志抉擇所造成的際遇,會有不同嗎?」我想這是作者將一人分作兩人寫的主要用意。這點在林語堂先生寫的「京華煙雲」一書中的人物「寶芬」〈書中最美的人兒,覺得她有晴雯的影子〉也用了此概念,也由此表達他對曹雪芹角色安排的想法。

 

       既提到「京華煙雲」,我也說明一下。此書是林語堂先生把紅樓夢裡的人物及部分情節拉到民初,故事依著當時時代世局的變化鋪敘,全書以英文寫作而成,堪稱紅樓夢的現代版。林先生在書裡把人物詮釋的更符合他心中的完美,或拆開,或重組,也玩著曹雪芹的人物原型變化。喜歡紅樓夢的人,在閱讀「京華煙雲」時,會有它鄉遇故交的熟悉親切跟驚喜。

 

       而就兩人與寶玉的關係而言。晴雯是寶玉眾多ㄚ環中,唯一沒與寶玉發生親密行為的人,心高自潔,卻被指責狐媚惑主,更因此遭攆。她其實是擔了王夫人的指桑罵槐,也是王夫人移情洩恨的對象。如黛玉一生深情,與寶玉之間清白無染,卻也百般遭阻。襲人、寶釵與寶玉雖有肌膚之親,但最後一個琵琶別抱,一個獨守空閨,心終孤寂。書中他們四人的命運緊緊相扣,拉扯不停,同樣專情於寶玉的心,愛怒嗔痴不斷,不難看出寶玉對黛玉、晴雯的情絲縷縷,對寶釵襲人則是敬重珍惜。晴雯抑鬱而亡的情節,與黛玉臨死的悲涼無異,寶玉於晴雯死後弔亡所寫「芙蓉女兒誄」,更是為二者其實是一人而發。

 

       一般讀者對襲人印象很好,因她知身分、懂進退、忠心盡力,言出達理,也會適時小小的忠言逆耳一翻。但若是擁林派的讀者,恐怕不如此想。因為除非刻意委屈心意,難達此完美賢德,把私心藏在道德勸說中最為高明了。我雖不尖銳的指責襲人是使詐小人,但她美美的好意造成的災難不小。就是那種為你好,把你人生搞到庸俗一般,你還得感謝她的人。這點與寶釵很像。

 

       書中三十二回有一場寶玉與黛玉互吐心聲,寶玉情迷出神,錯把襲人當黛玉掏心訴曲,當場把襲人嚇呆。到了第三十四回,襲人就建議王夫人讓寶玉搬出大觀園,怕將來發生男女不才之事。眾所週知,寶玉與襲人早有肌膚之親,與其他ㄚ環也不避人耳,常廝混一處,有點作賊喊捉賊…。晴雯是寶玉房內ㄚ頭,若搬出也會與寶玉一起搬出。所以襲人此舉非針對晴雯,她的進言無非就是想阻寶黛之姻。當時王夫人心中的媳婦人選,當然是寶釵,正所謂親上加親。經襲人一言提示,當然矛頭就往黛玉身上指去。後來又發生寶玉因誤信紫鵑胡說,以為林黛玉要回蘇州嫁人,一急之下氣閉昏厥,差點嗚呼,為娘的怎不心痛著急。但黛玉是賈母摯愛,賈母對寶玉的婚事有一定的決定份量〈在前八十回,我覺得賈母有意把黛玉託給寶玉〉,王夫人在表面上不敢怠慢,但心中難免積雲。

 

       晴雯之所以會讓王夫人如此憎惡,除了下人讒言鎖定,也因她長得漂亮,太像林黛玉了,加上老公賈政常年賴在也是ㄚ環出身的趙姨娘房中,舊仇新忌無處發洩,就拿晴雯出氣。所以黛玉、晴雯也算間接遭襲人所襲了。

 

      行文當中接到友人電話,知道我此次po文內容又是擁林角度,說了要踢館開罵,老先生書讀太多,其實角度也是轉來轉去〈修理我這只讀兩三遍的剛好〉,這次是想替襲人開脫呢,我得翻翻書磨刀去了!

 

     哈哈哈…書隨人讀…… 歡迎踢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