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年代,人類為「無能為力」而苦,卻可把這份苦歸諸天命。而今人們因科學進步「有機會」改變命運,卻把原可歸咎天命的責任自己扛下,是幸或不幸?追求生命的無盡,付出的代價是伴以苦難的延續。對旁人來說,一個理性簡單的決擇,在當事人身上卻是無奈、難捨、衝突、爭扎的泥沼,尤其是父母,ㄧ對「平凡」的父母。  
    莎拉在書中不是一個討好的角色,專橫又一意孤行。她視凱特生命的延續為她生活的全部重心。忽略安娜、傑西的成長及需求,更要求安娜無止境的付出。以一個母親的立場深思,也許能從三種因素去理解莎拉的所作所為:
1. 母愛的本能。在自己兒女面臨生死交關之際,只要有ㄧ線生機,幾乎所有為人父母者都會緊緊抓住,不會考慮後果〈這個家庭也沒有『後果樣本』可參考〉。
2. 社會對母親角色的期待。身為母親,幾乎就是堅忍不拔的代名詞,更無所謂放棄二字。在某些時候,接受孩子的現狀就是等於放棄改善孩子的現況,除非真的無法可想,你永遠會在「接受」及「放棄』二者間不斷懷疑自己。「放棄」對一個母親而言是多麼的沉重。
3. 將來可能會後悔。假設莎拉最初就選擇讓凱特離開人世,多年以後,或許旁人問起,或許自己心中浮起這個疑問:「當時已有細胞移植技術,為什麼沒嚐試?」與其陷入無法回溯的懊惱,我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會選擇ㄧ條較不後悔的路。
     我同意傑西成為一個犯法縱火的憤怒少年,完全是父母親的忽視造成。以一個正常家庭來評量,莎拉及布萊恩的確是失敗的父母。但持平而言,也許已是這對筋疲力竭的夫妻所能做的極限了。傑西的憤怒不完全是恨,它來自於對父母的失望及對家庭現況的無力感,尤其後者更顯出「愛」在這家中並沒消失。但也因為愛,他們無法割捨,無法選擇,無法停止。 我想作者以法律訴訟作為此書的主軸,用意在此:當一個家庭被愛困住,無法做理性的選擇。「法律」必須為他們做一個停損,必須成為可以依靠的社會力量,必須用超然的立場來替這個家庭作出決定。
     閱讀此書心情非常沉重,幾度也陷入「接受」是否是「放棄」的疑問當中。十分佩服作者如此細膩推敲每個角色的心路歷程,使讀者能感受到他們的勇敢及無奈。當布萊恩在法庭上轉向支持莎拉的那刻,我想那就是所有妻子最期望獲得的「被了解」的愛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