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閱讀心得 (26)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20191112054433472053 (1).jpg

以蘇俄革命時期為時代背景,小說「莫斯科紳仕」描述亞歷山大伯爵因一首詩作被當局拘禁於飯店32年。期間他努力維持生活裡的精緻情調安定身心,憑藉機智及勇氣化解危機,並因緣際會地完滿了生命中的愛情及親情。對喜歡宅在家裡的「台中淑女」而言,此書超越了極地冒險的趣味及驚奇,令人愛不釋手。

文章標籤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8kjug1wssef3-750x750  

歷史為男人而言,是群族遷移的痕跡,是戰馬奔騰後朝代的轉換。是記載英雄起滅的碑銘。為女人而言,歷史卻是先人為求溫飽的篳路藍縷,是迎生送死的家族故事,是歷代子孫光宗耀祖的燦麗過往。男人的歷史頁面風沙摻黏著熱血疤痕累累。女人的歷史頁面編織著貞女節婦的滔滔心路及說與先祖的裊裊炷香。

文章標籤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hojiukg_460x580  
文章標籤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252d95de-c3c5-4e09-ab6b-09d54e3685b6.jpg  

文章標籤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31146_0.jpg

 

文章標籤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

1553e63327b420 (1).jpg

 

文章標籤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最近團體閱讀定調在日本文學的研討,連續趕讀了夏目漱石的「少爺」、太宰治的「斜陽」、芥川龍之介的「傻子的一生」及三島由紀夫的「金閣寺」幾本共讀書目,一時腦中都是和服身影錯錯落落,再也無力作其他想。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

這本書的內容不免讓人聯想起多年前曾在台灣流行過的 SARS 病毒,當時有一所醫院因為院內感染而遭封院,政府的鐵腕政策備受各方責難,也引起社會大眾的驚慌不安。那時風聲鶴唳的疫情在社會上反應出許多不同人性的自私及溫暖,對照此書的描述非常類似。相差近60年的時代背景,這期間人類的科技文明幾乎以跳躍方式進步著,但面對未知病毒的恐慌卻是一模一樣。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一九四五年,滿州頭號女情報販子川島芳子因漢奸罪在北京監獄等待判決。同時,紅遍中日一代歌后李香蘭,也以同樣罪名被拘禁在集中營等候判決。這兩個身世相近遭遇相近的女人,有過短暫的友誼交心,同樣受日本政府操弄利用的命運,最後因國籍不同而生死殊途。川島芳子在1947年被槍決,而李香蘭因戶籍證據被國民政府承認,死裡逃生。以日文名字出名的川島芳子是中國人,以中文名字走紅的李香蘭是日本人。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前些日子重讀紅樓夢。先有第一次的大意概念,幾個主要角色個性氣質大致掌握了,後來的閱讀就比較能注意細節結構。發現書中的第二主角,經常都是全書的關鍵,他們的存在,往往影響著主角們的命運,或者襯陪著主角們的足跡餘音。紅樓夢裡的襲人、晴雯也是性格清晰命運多舛的角色,我對她們注目亦多。晴雯的剛烈,襲人的陰柔,也引我心中喜惡,甚至與友人大聲吵過。還好對方已是紅學半家,只覺得我「擁林」擁得厲害,哈哈置之。不過書隨人讀,如寶玉的物隨人用,既是我讀,就聽我說嘍。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在愛因斯坦的夢裡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在那個時代,亦或每個時代。人們對抗道德的壓抑以求自我;道德制約人類無窮盡的慾念以保安全。應該兩相抗衡的力量做了朋友,道德成了浮於檯面的衣帽飾品。楚楚衣冠掩護下,赤裸的人慾横流,道德的定義儘依照各人的放縱尺度搭配伸縮。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萬物並生的世界由上天所創,而舉凡政治、宗教、法律、金融、教育等等體制皆由人所造。大部份的人除了立足的一小塊地,和呼出吸進的這一口氣由上天所賜無可改變,所有的行為思考莫不在體制的運作中漸漸的被馴化。
    原是要保護人類的體制運作,往往透過不當操控或偏頗的解讀,反過來控制、壓迫或剝削人類。一般人配合體制要求,可讓社會的運作更為順暢。知識份子的時時懷疑,迫使它更趨完美。但當體制壓迫到慈悲與正義,挺身對抗它,則是每個自由靈魂該甦醒的時刻。 卡夫卡的審判道出個人與體制間的不對等。當體制判定你有罪,『自清』這條路似乎只有你一人面對著地球的自轉逆向著走。與你打交道的人都是依附體制生存的,保護體制的完整性與他們的利益息息相關,原本就形成的互利架構更是把你隔絕於外。人與體制當然有轉換關係,K在故事開始站在社會體制的優勢上〈銀行家〉,在對待其他人時亦顯出高傲的態度,卻不知自己慢慢的陷入另一個體制的壓迫。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說雖然是虛構的故事,但大多承載著作者想說又不能直說的真話。這真話可能隱於一段情節,一種身份,或特意強調的比喻。審判這本書在卡夫卡過逝後才發表,沒能為自己的作品註解。讀者各自表述的空間倒也成為閱讀卡夫卡的另一種樂趣   
    卡夫卡是猶太人,宗教對他們而言幾乎就是生活的一切。家庭教育也嚴格要求所有的生活規範及節奏都要遵守著猶太法典來做。但當一個知識份子思想成熟人格獨立之後,面對社會現實面的衝擊及更多人性的歷練,他們會把宗教信仰、道德觀、正義感、同情心結合成一股信念。反過來對宗教裡講求的繁瑣形式或教條教規產生質疑或不耐煩。例如:一個人在星期日落海,岸上的人們急忙求助於船夫,但船夫卻以宗教規定星期日不能工作為由,而讓落海的人死亡。「只求其形不問其心」的宗教信仰,本身就是一種解讀錯誤的荒謬。在他們心中所認知的信仰只對上帝負責,即使要違背教規下地獄,當下也要以慈悲為念,救命為先。對他們而言,信仰與宗教是分開的兩件事。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夜來了,伴隨著嗚咽的低吟
親愛的,別怕!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古老的年代,人類為「無能為力」而苦,卻可把這份苦歸諸天命。而今人們因科學進步「有機會」改變命運,卻把原可歸咎天命的責任自己扛下,是幸或不幸?追求生命的無盡,付出的代價是伴以苦難的延續。對旁人來說,一個理性簡單的決擇,在當事人身上卻是無奈、難捨、衝突、爭扎的泥沼,尤其是父母,ㄧ對「平凡」的父母。  
    莎拉在書中不是一個討好的角色,專橫又一意孤行。她視凱特生命的延續為她生活的全部重心。忽略安娜、傑西的成長及需求,更要求安娜無止境的付出。以一個母親的立場深思,也許能從三種因素去理解莎拉的所作所為:

Ros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1 2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